等久就有

在快节奏、瞬息万变的真善美岗位,我们渐渐成为擅长等待的人。


(摄/ 冯桂琼)

“大家,快来拍一张合照,不然节目就快开始了!”早上8时50分,简单的叮咛后,负责协调文字记录的笔耕召集人杨雯婷,对着真善美团队喊道。

合照一拍完,蓄势待发的二十人团队就四散开来,各自迫不及待开工啦!为了记录1月27日至28日的慈济新春慈善义卖会,这一支真善美团队分工精细、任务繁多,工作内容涵盖图文影音的编采企划、采访拍摄、社群行销、粉专更新和媒体接待等等。

一等迎宾队伍开始成群列队,专门记录幕后花絮的小团队就迅速找好机位,开机录访。

另一边,上午班的摄影志工及记录文字的笔耕志工,确认任务分配后,也马不停蹄到各自的守备范围冲冲冲,只留下两位召集人在工作区待命。(虽然他们超渴望一起冲上“前线”的!)

召集人待在原地,像是今日小小采访主任,规划编采内容走向,并保持消息畅通,随时分配调动采访人力,平行还与经营社媒的小组密切合作,即时提供所需图文内容。

有几名伙伴早早在7时45分就抵达,原来打算趁人潮未至,为现场料理留下最佳美照。

“咔嚓、咔嚓。” 一下两下,摄影同事专业又迅速拍出高质感美食照。看似简单的瞬间,背后却是颇为漫长的等待:通知忙着开档的摊主另行准备、等待食物煮好、等待伙伴细心整理和摆盘,等一道菜拍摄完毕,再通知下一个有空的摊位,以确保镜头前的美食处于最佳状态。而这些过程,还不包括事先调研、协调的时间人力呢!

阳光越来越猛烈,即便站在场外遮阴处,热浪仍然扑面而来。我好奇问负责新闻报道的记者和录影师站在这里干嘛。原来,下一个准备拍摄的受访者尚未到场,他们正静候另一组同事完成拍摄,然后继续在同样地点拍摄报导。

我扭头一看,只见平日文质彬彬的男同事在烈日下,头上架着GoPro相机,站在入口处对着财神爷,奋力地一直跳、一直跳,录制POV宣传短片。拍摄告一段落后,他们又挤过水泄不通的人群,到外头检查刚刚拍摄回来的画面。“把位子留给来义卖会的人。”身旁的伙伴说道。

还有一位负责接待本地媒体的同事,尽管媒体约访的时间是下午三时,但早上7时15分他就已经到现场待命。深谙媒体需求与作业流程,这位同事的任务宛如一位“媒体小保姆”,在偌大的义卖场地,协助媒体寻找合适受访的人和事。下午时听他说,安排了媒体采访客工一家接一家送花,他也就陪着一家又一家地协调,再回到义卖会现场安排人物采访,直到晚上9时。

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中,偶尔也有“突发事件”,有伙伴带着“慈二代”前来捧场,可爱的小小幼儿瞬间成为全场焦点;突然间,一位志工肩上多了一只迷路的小鸟,这位有养鸟经验的志工,迅速在宠物社群上发布消息,寻找小鸟的主人。很快就有失主来联系,并赶来领回了受惊的小鸟,成就一段善缘。

“第一支TikTok短片上线咯!”WhatsApp群里叮咚叮咚,不时传来最新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团队成员会一哄而起,聚集讨论任务进度,或分享刚刚拍到的照片和采到的访问。接着听说旁边的绿色蔬果冰沙好喝,大家又咕噜咕噜一饮而尽。“太热了,吃不下,喝一点补充体力。”一位同事笑说。热闹完毕,众人又一哄而散,继续寻找各自的“猎物”。

在真善美团队的岗位上,需要分秒必争去采集所需素材。为求记录下那短暂且美好的瞬间,背后往往伴随长时间的等待(大概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吧)。等待事件的发生、持续寻找合适的人事物,期待捕捉到有情感的表情,或一个完美的跳跃。

有时候,“等久就有”了,一切水到渠成,等到了想要的那一刻、那个人,或是可遇不可求的巧合瞬间。有时候,无论怎么等待都没有结果,就要判断是否还要继续等下去。

久而久之,我们越来越能够过滤出自己想要的部分,需要做的就是专注当下去“等待”和“寻找”。于是,我们渐渐都成为了擅长守候珍贵永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