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对话的独处时间

身体其实与我们是最贴近的,但我们何曾有好好“观照己身”?每天忙忙碌碌,一整天的精力都是向外追逐,往往疏忽了自己的身和心。


(图片来源:Envato)

佛陀成道过程中,曾经历过一段六年的苦修行。这段时间,佛陀在古印度从九十六个外道教老师身上掌握的学问,都还是不能够解答他为了众生脱离生老病死的追寻。有一天佛陀徒步来到了古印度尼连禅河畔,因为一直都过着苦修行,已经瘦到皮包骨、筋疲力尽,佛陀于是就盘坐在河畔的大树下冥思。

这时,河中有一个人在船上弹琴,弹到一半时,琴弦突然间就断了。弹琴人叹气说:“琴声的美在于琴弦,若弦调得太紧就会断,弦调得太松就弹不出声音来,所以琴弦必须要调得刚刚好,琴声就会很美妙。”

弹琴人的这一段话,让佛陀恍然大悟,领悟到了修行也必须跟琴弦一样,以中道平常心来修行才是悟道之本。佛陀从此改变他修行的方法,而终于悟道成佛。

对照我们今日的生活,新加坡已是先进国家,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人都为生活目标打拼,希望过上一个人人向往、高素质、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普遍现象:上班族每天早上被闹钟叫醒,匆忙起床,吃个简单早餐,或者很多人就连早餐也不用就往公司赶去,路上还要面对交通堵塞。到了公司就必须应对上司,应付同事、客户或解决种种问题,面对一整天繁忙的工作。

许多上班族的周末,若不是加班,可能就是蒙起头来呼呼大睡,或陪伴家人逛购物中心、逛街,又或者是载送小孩上补习班,等小孩上完补习课后才回家。一个周末也就这样匆匆忙忙地度过,随之而来的又是下一个忙碌的上班日了。

其实很多人的一生,都在汲汲营营,一心想干事业,常忘了给父母嘘寒问暖或打个电话问侯。由于大城市这般紧凑的生活步伐,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被各种疾病所缠身了。

身体其实与我们是最贴近的,但我们何曾有好好“观照己身”?每天忙忙碌碌,一整天的精力都是向外追逐,往往疏忽了自己的身和心。

无论多忙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孤独的时间或me time。所谓“孤独的时间”,可以是每天早晨一觉醒来时,和晚间睡觉之前。

每早闹钟一响,大家可能很习惯地匆忙起床。俗语有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起床后让自己有个简短的、和内心对话的时间,也可以让当天心情更愉快和充满正能量。比如说鼓励自己:“今天会是很好的一天”或“今天会很忙,但我相信您会过个很棒、很充实的一天!”这时也可以想一想一整天的行程安排,在某一些活动上也可以先为自己加油打气与鼓励。

晚上在睡觉之前,也可以好好地想想自己一整天忙碌的行程,到底成就了什么,今天是否得到了什么和有什么新学习,又或者简单地检讨一下当天的行程活动,有什么事是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更重要的是,忙完一整天,其实这个时候也可以为自己鼓励赞叹一下:“您今天好棒!今天的某个活动,您做得很好!加油!”“明天会更好!不要放弃!不要气馁!”

在忙碌中难免有心情低落的时刻,告诉自己学习转念,重拾知足、感恩、豁达,因为豁达开朗的人会充满正能量,才不至于钻人牛角尖,也更能乐观前行。懂得知足感恩的人,往往也会更善解与包容,更能把快乐传递给别人,成为别人的正能量。

一位知足感恩的人往往都会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或非常能干,而是因为他在待人处事中计较得少。在生活中学会知足,然后再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心里也自然会对每件事、每人都起善解和包容的心,这其实就是最真实和正向的力量!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更爱自己,每天都给自己保留孤独的时间,用来静思与冥想,让内心长保宁静与淡定。要常常感恩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努力付出而知足。佛陀领悟了琴弦的道理之后,也选择了中道平常心来修行,最终让他很快的就能够悟道成就一大事因缘。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自己内心都要保持清净,从给自己一段“孤独时间”开始吧!正如静思语说:“包容,从善解中来;善解,得自彼此感恩、知足;懂得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就能开阔自我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