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从搓汤圆说起

我们一家人在静思堂斋堂内,跟三、四十位志工一起搓汤圆。谈笑声中,很快就把四千多颗的汤圆搓完,仿佛又把我带回小时候,在乡下家里搓汤圆的情景……


(摄/ 黎东兴) 

今年1月1日的岁末祝福感恩会,协调团队特别准备了惊喜环节,让回来静思堂的慈诚委员一起享用汤圆。当天我跟着妈妈、太太和妹妹一起手搓汤圆,准备迎接慈委“回家”。

在静思堂斋堂内,跟其他三、四十位志工一起搓汤圆,现场感受到大家的欢喜心。谈笑声中,大家很快就把四千多颗的汤圆搓完。当下的经验,仿佛我又回到了小时候,在乡下家里搓汤圆欢喜难忘的情景一样。

犹记得小时候在家乡,每年过年前,除夕夜吃完团圆饭后的晚上,妈妈都会把大家聚在客厅里,然后把一团一团的糯米粉团,搓捏成小颗状,让大家一起动手来“搓圆”汤圆。

我们兄弟妹几人就会一起聚在客厅的电视机前,一边盯着荧幕上由香港巨星麦嘉、许冠杰、张艾嘉主演的新春贺片《最佳拍档》,一边搓着手中汤圆。

那个时候搓汤圆,很多时候手在搓,眼睛在看电视,心不在焉。原本应当是圆润的汤圆,经过我们的手心,搓出来的却是五花八门的形状,妈妈常常需要再帮忙搓几下,才能使其“成形”。

自认聪明的我们,为了省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往往会偷偷地把两粒糯米团合在一起,搓成一个汤圆。看着我们搓出来的大汤圆,妈妈就会笑着问,“哇!这几颗这么大,是要搓给谁吃的?”

 “哦,这几颗是‘汤圆母’,是要给爸爸妈妈吃的,所以搓成特别大颗。这颗是有点椭圆型,是要做给大哥吃的……” 妈妈听我们的解释,脸上也露出微微笑容。

小时候过年搓汤圆,就像一场游戏,一边观看香港影视剧,一边搓汤圆。那时候最难忘的,就是跟家人一起,总是谈笑声中欢度时光。隔天大年初一早上享用汤圆时,若找到了留下记号,自己搓的汤圆时,就会雀跃万分地跟家人炫耀自己的成果。

随着时间无情流逝,我也离开家乡到大都市打拼生活,与家人一起在过年佳节搓汤圆的机会几乎已经没有了。 在异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时,我常常忆起小时候与家人们一起搓汤圆、吃汤圆的画面,多么地温馨。

今年的岁末祝福,协调团队特地安排慈济家人在回到心灵的家时,也重温回家吃汤圆的温情。岁末祝福其实也是让志工凝聚一起的一天,众人一起盘点过去一整年努力的成果和付出。当天大家也会从执行团队手中领到期待已久、证严上人跟慈济人结缘的福慧红包,这无疑是个意义非凡又令人鼓舞欢喜的日子。

汤圆,实际是华人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代表之一,据传始于宋朝,它象征着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寓意,所以是华人过节常备的小吃。在岁末和慈济家人一起吃汤圆,仿佛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欢聚在一起搓汤圆和吃汤圆,这也象征人人“立体琉璃同心圆”,犹如一家人在一起共享幸福美满,同时也鼓励大家,为来年立下的目标继续努力前进。

记得有一天,我忙完了一整天的工作,拖着疲累的身躯回到家里,就一头栽入客厅沙发的怀抱,感觉非常舒适。在房间内做功课的女儿,听到我回到家,便从房内走了出来,我立刻跟她说:“I love my house,it is so comfy!(我好爱我的家,好舒服!)”

女儿回应我说:“Daddy, a house without the family is just a place to rest. A home is where the family is. (没有家人在的家,只是一个休息处,有家人在的地方才算是家。)”

的确,慈济就是一个大家庭,志工就是我们的家人,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马庆华(右二)一家人一起在静思堂斋堂手搓汤圆。(摄/ 张彧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