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至26日,静思堂现场和云端连线,慈济功德会(新加坡)举办14场岁末祝福感恩会。(摄/ 黎东兴)
“岁末祝福就是要感恩会员大德,无论如何都要办现场活动,让大家有回家的感觉,共聚善念!”疫下策划活动不易,感恩会总协调陈慧仪,期待法亲家人借此机会团聚,共同祈愿祝福。
2021年12月18日至26日的两个周末,克服种种防疫限制,慈济功德会(新加坡)举办一年一度的岁末祝福感恩会,四天共计14个场次,邀得1384位民众回到静思堂,虽然规模小,但不失温馨。
此次也为超过65岁的志工及无法到场参与的会众,开设Zoom及YouTube直播,现场和云端连线,人人共聚善念,展望新的一年,祈求疫情早日平息,天下无灾难。
把握因缘 回归竹筒精神
为迎接岁末祝福,布展组志工用心布置静思堂,要与民众结好缘。走进文化厅,“宇宙大觉者”琉璃佛像安定人心,素雅的鲜花摆放高低错落,清净庄严。在接待志工温暖的招呼声中,挥去疫情阴霾,回到心灵的家,大家心情充满期待。
文化厅内,“宇宙大觉者”琉璃佛像安定人心,素雅的鲜花摆放高低错落,清净庄严。(摄/ 伍书永)
民众黄以光说:“慈济带来的正能量非常大,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大家就像一家人,互相帮忙,活动内容也鼓励我们走正道,听上人的教导,做好事。”
上周才完成化疗疗程的志工杜丽娟,忍受着身体的不适也坚持参加,亲手领取来自证严上人和精舍师父祝福的福慧红包,非常珍惜。杜丽娟流着泪说:“不知道是无常先到还是明天先到,回到静思堂,看到慈济的美善,心中满满的感动!”
文化厅里,最热闹的是“回归竹筒岁月区”,小钱也可以行大善,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只要有会众将竹筒里的铜板铿铿锵锵地倒入“大竹筒”,志工都合掌报以感恩,及时送上好话祝福。铜板声此起彼落,祝福声源源不绝,热闹滚滚。
就像是一年一度的约定,会众将竹筒里储存了一整年的爱心倒入功德海,,一旁的委员合掌道感恩(摄/ 林春慧)
民众李光华说:“每天只要有零钱就会放进竹筒,小小的动作,不管多少,对别人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岁末祝福是我们家每一年一定要做的事,代表一份祝福。”马来西亚新山志工黄月梅和先生陈慈汉,今年因为疫情无法返乡,从网络得知新加坡慈济岁末祝福,带着三个孩子前来参加。
黄月梅说:“从小就让孩子见苦知福,懂得付出,所以孩子每天都有投竹筒的习惯。”在善与爱的教育熏陶下,孩子们也带来存很久的竹筒,将铜板滚滚流入功德海,凝聚爱心,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黄月梅(左)和先生陈慈汉(右)带着三个孩子前来参加岁末祝福,并表示:“岁末祝福是我们家每一年一定要做的事。”(摄/ 黄瓋莹)
推素造福 茹素心意坚
2021年,全球尚未走出疫情阴影,但慈济志工的脚步没有停歇,时时刻刻想方设法,照顾暗角有需要的人。
今年岁末祝福感恩会的副标是“茹素护生勤造福,共善爱洒信愿行”,《全球慈济大藏经影片》回顾过去一年,慈济志工在全世界救苦救难的耕耘足迹。
以“戒慎防疫,茹素净心”为回顾短片主题,今年新加坡慈济仍在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中负重前行,包括开展“安住这疫关”、“超级新奇天”、线上爱心课辅等计划,关怀照顾户的生活、健康和孩子的教育;另外,也受邀协助布置冠病治疗设施,以静思语添正能量,用行动为前线人员加油打气,让人见证新加坡志工在本地行入菩萨道的真实脚步。
证严上人多次提及此次疫情乃“大哉教育”,叮咛人人要斋戒护生,用爱消弭疫情。节目中特别安排了推素分享环节,鼓励大家茹素护生,展望全新一年。
身为物理治疗师的赖佩廷分享,自己茹素已经快两年,但茹素前,她爱吃肉,就连一根豆芽都要挑起来。虽然家里逢初一、十五都吃素,她晚上却还要开车出门吃炸鸡,满足口欲。
从经藏演绎中,物理治疗师赖佩廷更坚定茹素的信念,“让我不仅茹素100天,也茹素到今天!”(摄/ 潘宝通)
后来为参加经藏演绎,赖佩廷必须茹素100天,歌词“愿永离憎恨不杀生,救生护生不顾身,愿生生世世持斋戒,不闻哀嚎宰杀生”,让她感动又忏悔。现场清唱了四句歌词后,赖佩廷坚定地说:“这段话,让我不仅茹素100天,也茹素到今天!”她还呼吁:“茹素路上不孤单,欢迎大家少吃肉,多吃菜!”
两年前,志工杨雯婷在台湾花莲发起“吃播”推素运动,2020年回到新加坡定居,她继续和本地年轻人同心共济,滚动平台推广素食,激起回响,不仅有忠实粉丝追看每日的直播,也吸引许多人开始尝试蔬食。
杨雯婷认为,选择茹素的理由其实和成道、修养、好坏和健康无关,而和多尊重生命、生命美学有关。她反问,如果每天吞噬很多动物死前的恨和恐惧,我们怎么可能漂亮?“吃素,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这张脸,一双明亮的眼睛。”
杨雯婷邀约大家一起来当个富贵的人,“要富贵就要学习当别人的贵人,不吃众生的肉,就是众生的贵人。”
杨雯婷认为,选择茹素的理由其实和成道、修养、好坏和健康无关,而和多尊重生命、生命美学有关。(摄/ 许景盛)
灵鹫山上 法会不散
受疫情影响,新加坡慈济已两年没有在岁末祝福中演绎经藏,今年四个志工场次的岁末祝福,志工们再次演绎经藏,以《法华经》序品开场篇〈灵鹫山上〉曲目,阐述经义弘扬佛法。
“灵鹫山上法会不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一声声真诚的呼唤,千百亿劫以来,彷若实境再现静。”唱诵声起,一致的动作,一分合和之美,在充满道气的乐曲中,彷如亲临佛陀宣讲《法华经》的灵鹫山上,心与佛心相会;摄心,也洗涤自己的烦恼。
曾造访过灵鹫山的委员叶淑婷说,灵鹫山的面积并不大,两千多年前佛陀坐在小小的讲经台上为大众说法,如今就像证严上人为弟子说法。叶淑婷这几年熏法香不间断,发愿改习气,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她感动地说:“句句歌词都在提醒我们有没有深入经藏,做到法入心,法入行。”
经藏演绎策划团队之一的邱秉柔说:“新加坡志工自2014年起积极熏法香,即使疫情期间,大家依然在云端法会、参与品书会,这就显示法会不散。如何让法会永续?2500年来,只要每一个人将佛法用在生活中,法会就不会散。”
本地实业家卓成福也参与演绎,他透露,为期两个多月的练习期间,自己最近在半夜醒来,辗转之间经文萦绕在脑海中,一直想着入经藏的画面,仿佛身入其境。卓成福说,参与实业家品书会一年多,更有系统地走进法华经的精髓与全貌,深入佛理。
他曾在2013年参与新加坡慈济《法譬如水》经藏演绎,“相比上一次演绎,这回感触更深,感受到2500年前佛陀在灵鹫山上开讲法华经的氛围。”卓成福期许自己有生之年,要坚持茹素、多做利益人群的事,带出更多企业家的爱心。
本地实业家卓成福认真练习,希望将经藏的意涵烙印在心上。(摄/ 冯桂琼)
发心立愿 行走菩萨道
除了现场参与的近五百位志工,将近250位超过65岁或无法莅临现场的志工,也透过Zoom参加岁末祝福,在云端和现场志工同步演绎经藏。
71岁的志工周春花说,练习期间,要熟背曲目经文,还要配合手语,隔空跟着学习,挑战重重。“虽然在家练习只有自己一个人,感觉静悄悄,但是我总是想象自己就在法海里面,身边很多菩萨陪伴,一样庄严。”
78岁的志工何苏妹起初因为不会使用电脑,平日只能透过手机上线排练,学习起来很困难。但是她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练习、多用心,不因年纪大而懈怠,坚持把握深入经藏的因缘,深入佛法,增长智慧。
一群年长志工穿着整齐制服出现在线上,这也包括新加坡慈济执行长刘瑞士师兄,他们和在静思堂现场的志工同步进入法会,人人仿若身处灵鹫山闻法。
在时间空间交错中,刘瑞士带领慈济人发愿,愿如攀爬须弥山的小蚂蚁,意志坚定步步踏实,救济众生无怨无悔;愿像萤火虫发光发亮,会合力量,照亮每个暗角,行走菩萨道。
岁末祝福感恩会来到尾声,在彼此声声的祝福与感恩中,大家欢喜领取期待已久的福慧红包。福慧红包意义无限,蕴含了上人及精舍师父们的无量祝福,要我们时时发好心,日日做好事,也祝福人人平安健康。
(笔耕:杨淑元、符采君、庄颖盈、吴佳翰、杨雯婷、林春慧、蔡宝玲、冯桂琼、张玉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