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岁末祝福感恩会,会众期待透过祈愿祝福愿来年平安吉祥。(摄/ 蔡振加)
岁末祝福感恩会,是慈济家人年终大团圆,也是对长年护持慈济的会众表达感恩的欢喜日。慈济功德会(新加坡)在2022年12月17日及18日,共举办七场岁末祝福感恩会,一千七百多名慈济志工及会众,共同回顾与见证2022年的大爱足迹,欢喜领受证严上人的福慧红包,人人彼此道感恩,一起为天下祈福。
进入静思堂大门,素雅庄严的布置,蕴含浓浓的慈济人文。竹筒回娘家区、静思人文区、祈福区还有医疗咨询站,人潮络绎不绝。在静思堂后方设有供斋区及推素站,志工准备丰盛的素食,热情有礼地接待会众,会场洋溢温馨欢乐,让与会者深感回家的温暖和自在。
新加坡静思堂这两日涌进许多会众与会,静思堂一楼设置竹筒回娘家区、静思人文区、祈福区还有医疗咨询站,各摊位人潮不断(摄/ 曾美珍)
静思堂后方设有供斋区及推素站,志工准备丰盛的素食与会众结缘。(摄/ 李兰贞)
竹筒积善 日久有功
在竹筒回娘家区,会众吕德发把两大袋钱币顺着竹筒滑入大瓮,哗啦啦的响声,吸引旁人的目光。其实吕德发是一名学校清洁工人,收入并不充裕,十年前认识慈济后,每年都带着竹筒来参加岁末祝福。
吕德发说他搭巴士来到静思堂,因为钱币很重,他把铜板放进塑胶袋,再放进旅行箱拖过来。“自己的生活还过得去,每天存一点铜板,可以帮助比我更需要的人,这样比较有意义!”
会众吴宝莉是慈济会员,年年带着竹筒回娘家。这次她带着十个竹筒,花了好一会才把竹筒全数倒进功德海。“这是来自四个家庭,其中有六个是我家的。”吴宝莉说,几年前自己身体出了状况,心情极度低落时,志工蔡好乐的关怀与接引,让她逐渐心开意解。
虽然吴宝莉因家业而暂时无法投入志工行列,“但是我跟家人讲慈济,请他们捐钱,也很认真地把零钱存下来捐!”她期盼未来要先改变自己来影响家人,得到家人的认同,让自己作志工,“我也很想跟你们一样助人啊!”
慈济会员吴宝莉这次带着十个竹筒,花了好一会才把竹筒全数倒进功德海。(摄/ 冯桂琼)
互动区域 增新服务
穿过文化厅来到医疗咨询站,这是首次推出的服务,吸引许多人前来咨询健康相关问题。中医师陈嫦音说,由于疫情关系,人医会很久没有开设免费健康咨询服务,这次能有这个福田,是大家重新出发的好时机。
无论是西医中医,医师们专心聆听会众的提问,给与合适的建议。陈嫦音说,“咨询后,我会用最简单的方式教他们按摩筋络,让他们可以在家里自行做保健,改善体质。”她补充:“当然最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八分饱,两分助人好!若不贪食又能布施,身心灵都会健康。”
首次推出的医疗资讯站服务吸引许多人前来咨询健康相关问题。(摄/ 伍书永)
医疗区隔壁就是祈福区,一棵挂满绿叶与红苹果卡片的祈福树映入眼帘。教联会老师刘赛娟说:“我们在树上挂满静思语树叶,会众在苹果卡写上祝福语,挂上苹果时就拿走一片树叶,祈福树慢慢就会变成果实累累的大树。”
会众谢顺芳抽到静思语“甘愿做、欢喜受”,让她感觉非常奇妙!她省思自己对家人斤斤计较,对孩子都有要求。“原来不能一直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自己要先无私地付出,才能够感受到欢喜。”
小朋友小心翼翼地将写好的祈福卡挂在祈福树上。(摄/ 蔡振加)
印度裔的苏希拉(Susheela Devi),曾经受邀参加慈济浴佛典礼,深受感动,这次专程带了母亲和朋友来参与岁末祝福。同为佛教徒,苏希拉眼眶泛泪地说:“佛陀曾是王子,为了真理舍弃一切,我们更应该尽自己的责任,为社会、人类付出,爱护众生,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将感动化为行动,苏希拉和亲友每人领了竹筒,也诚心写下祈愿。她们表示,会以小钱行大善,减少吃荤食,奉献一己心力。
印裔苏希拉(前排右二)参加慈济浴佛典礼时深受感动,这次专程带母亲和朋友来参与岁末祝福。(摄/ 蔡佑良)
实事见闻 以悲启智
佛堂大荧幕播出《2022年全球慈济大藏经》,一幕幕乌克兰急难发放、佛陀故乡尼泊尔救济的画面,让许多人不禁流下感动又不舍的泪水,表示“战争好可怕,孩子很无辜!”“幸好有上人,有慈济人救助,让难民们得到人间温暖!”
会众彭秀蓉曾在2018年参访尼泊尔的佛教圣地,在影片中听到上人说要回馈佛陀的故乡,“不知为何觉得很震撼!”。她说,多数人想到是报答父母恩或国恩,上人却是要“报佛恩”,愿力非常大。“今天好感动,更加坚定我选择慈济菩萨道的信心。”
大荧幕上慈济大藏经一幕幕济世救人的画面,让许多人感动又不舍。(摄/ 蔡长盛)
影片中,稚嫩的孩子清楚说着吃素就是不杀生,茹素是爱护地球、与地球共生最好的方法。稚子单纯的心念,让慈济大爱幼教中心的英文老师丽卡(Rekha)有感而发地说,若要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又何忍食众生肉?
丽卡全家是虔诚茹素的兴都教徒,之前她工作的幼教中心没有提供素食,每天要喂孩子荤食,让她感到苦恼。丽卡说,上天给了最天然的食物来滋养我们的身体,但外在的因素让我们变得愚痴,为了口欲而去杀害其他生灵。
半年前丽卡加入慈济大爱幼教中心,感受到“这里有太多的爱心,又是一所提供全素食的幼教中心,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场所!”丽卡表示,恭听上人的开示,经常会触动她内心深处,让她感动落泪。爱是心灵的良药,丽卡祈愿天下人都有爱心,自己有朝一日,能亲身见到上人。
身为兴都教徒的大爱幼教中心教师丽卡一家虔诚茹素,今天一起前来参加岁末祝福。(摄/ 冯桂琼)
大家虔诚祈祷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摄/ 蔡长盛)
志工使命 分享法喜
人生形形色色,在付出中长养慈悲,在困难中增长智慧。七场岁末祝福,各有不同志工向会众分享做慈济的感动与法喜。有共行菩萨道的慈济家庭,也有社区组长分享传承与永续,人人在菩萨道上,共创有意义的人生。
“有一次,先生喝醉酒回家,看到我就举起拳头,把我打到眼睛黑青。他发酒疯,还拿煮菜油泼满地。我看别人的先生都很顾家,没看过像我这样的先生。”担惊受怕的日子,郭仁黛忍了三十年,她说:“我忍,是为了家的完整。”
郭仁黛话说到一半,主持人请出这位“坏先生”。走出来的,是一位身材壮硕、脸庞慈祥的大汉。“坏先生”李德福满脸尴尬地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是妈妈和太太,年轻时候没有照顾好家庭。”
改变李德福的转捩点,是一场台湾旅行。李德福在住宿饭店无意中看到大爱台节目,当下被慈济的理念摄住,回到新加坡立即戒掉酒、烟和赌博,并加入慈济做志工,痛改前非,由“坏先生”变成助人的先生。
家丑不外扬,李德福原本不想张扬自己的往事,但是一次回到精舍面见证严上人,上人告诉他说:“回到新加坡要做他人的贵人,把自己的故事分享出去,漏气求进步,也就能当别人的贵人。”
郭仁黛感恩地说:“感恩大爱台让德福师兄改变,感恩上人救了我的先生。”这些年来,两夫妻积极投入慈济,也把省吃俭用的钱捐荣董护持大爱台,希望藉此传递给更多美善讯息,改变更多人的生命。
李德福(左二)和郭仁黛(右二)到台湾旅游,无意间在旅馆看到大爱台,上人的开示让他当头棒喝,人生完全改变。(摄/ 黄建兴)
盘点人生 以德传家
今年岁末祝福,证严上人勉励大家“慈悲行善福满门,智慧处世德传家”。人人虔诚领受上人的福慧红包,祈愿将佛陀的智慧,当作处世的法宝,也是传家宝,传给后代子孙。
慈青蔡棨倩年纪轻轻,却已经参加过七次岁末祝福,平常还会把福慧红包收在钱包,随身携带。“收到福慧红包很欢喜,因为是来自师公上人的祝福,红包象征吉祥平安,随身携带就会感到平安。“
领了21年的祝福红包,资深志工陈碧霞非常珍惜与上人的法缘。陈碧霞说,如果没有接触慈济,自己必定懵懵懂懂过一生,慈济让她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此生没有遗憾!她与伙伴们相约要努力付出,未来即使身体做不动了,还可以回到静思堂“顾家”。
已存有13个福慧红包的蔡伟中及太太张启霞,印象最深刻的是受证前一年,在花莲静思精舍领到的福慧红包。受证后,他们在慈济路上勇猛精进,推动环保志业不遗余力。
蔡伟中诚心发愿,日后只要有机会就要时时说慈济。在慈济大爱幼教中心任职的张启霞更发愿,要启发孩子心中的善与爱。“慈济是以爱以善传家,我们要以身做则,感动身边的人。”
执行长刘瑞士(右)派发福慧红包予民众,祝福大家年年福慧双修。(摄/ 黄建兴)
证严上人说,真正有智慧的资产,是留“德”不留财,期许人人在付出中盘点生命价值。七场岁末祝福圆满落幕,但愿感动的涟漪不断扩大,祈愿家家户户平安,社会祥和,天下无灾无难。
(笔耕:杨淑元、周正阳、罗康伦、吴美玲、杨雯婷、符采君、李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