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一份爱心 驰援土耳其震灾

2023年3月5日及19日,新加坡慈济志工把握星期日的假日时间,走上全岛街头募心募爱,不仅有老人家特地来捐款,也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投下零钱,捐款者不分老幼、种族和宗教,都希望能尽一己之力量与爱心,帮助土耳其灾民获得照顾与协助。


两日募款活动上,前来捐款的善心人士不分男女老幼、种族及宗教,不仅有老人家特地来捐款,也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投下零钱。(摄/ 蔡佑良)

“募您一分爱心、帮助土耳其灾民重建家园!”“Send love to Turkey!(送爱到土耳其!)” 庙宇、巴刹、车站、商场和小贩中心等地地点的主要出入口,志工以殷切和诚恳的呼声,向每一位路过的民众劝募,希望募得一人一善,帮助灾民生活早日回归正常。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及叙利亚边界发生芮氏规模7.8级大地震,估计超过五万人罹难,21万栋房舍被震垮,1400多万人的生活被影响,造成的灾害损失难以估计。

土耳其强震后,慈济即刻启动国际人道援助机制,展开赈灾物资调度与后续救援工作。同一时间,全球慈济志工也在各地展开募心募爱行动,慈济功德会(新加坡)积极向政府申请募款准证,募款活动为期月余,直至3月31日。募款方式包括线上捐款、亲临慈济各志业体捐款等,志工也在3月5日及19日,利用星期日的假日时间,走上全岛街头向民众劝募。

这是相隔近四年后,慈济再次走向街头为国际灾难募款。两日募款活动的行善对象也不分男女老幼、种族及宗教,不仅有老人家特地来捐款,也有家长带着小朋友投下零钱,大家充满着爱心,都希望能尽一己之力,帮助土耳其灾民获得照顾与协助。

这次募款活动也设有线上捐款方式。(摄/ 曾美珍)

天公作美 爱心不断

新加坡连日大雨不断,3月5日清晨,天气阴沉沉的,天空云层还是很厚,但是雨终于停了!志工们欢喜地说,老天爷帮忙,趁着没有下雨的空档赶紧多募款,希望募到更多的爱心,将祝福送到土耳其。

知名的四马路观音堂,早上七时,前来烧香祈福的人潮渐多。来自美国的民众陈玉萍趁出差的空档,慕名来到四马路参观,远远一看到慈济志工捧着爱心箱,就主动掏腰包投下爱心款。

陈玉萍说,第一次认识慈济是在美国的一场街头募款,当时看着志工们捧着爱心箱在当地超级市场门口募款,让她非常感动。今天绕了大半个地球来到新加坡,很巧又遇到慈济的街头募款,陈玉萍感叹:“很有缘!”

陈玉萍说:“慈济志工勇于助人,为社会的付出是有目共睹。从新闻知道土耳其的灾情严重,他们真的需要帮助,大家齐心出一点心力。”

知名的四马路观音堂前,许多前来烧香祈福的信众也捐款给土耳其送爱。(摄/ 潘在祥)

不仅游客共襄盛举,来新加坡工作已经六年的菲律宾客工薇洛娜(Virona Rabino)看到看板上土耳其地震的照片,让她感觉很不舍:“菲律宾也时常遇到天灾,例如强烈台风来袭,可以感同身受灾民的痛苦,希望付出小小心力来帮助土耳其。”

另一位孟加拉的的客工苏巴(Sobus),二话不说就拿出钞票捐款。“我注意到你们是在帮土耳其募款,此次地震规模很大,灾民真的很可怜,我们身处在平安的生活中,应该要伸出援手来帮忙。”

一位没有具名,同样来自孟加拉的清洁公司员工,他开着车要开始打扫工作,碰巧看到慈济人在街上为土耳其募款,就特别将车停在人行道,拿了五元走过来捐款。虽然看不懂中文,但是看到募款看板上的“Türkiye”字样,知道是要送爱到土耳其,立即投下助人的善念。

一位没有具名,同样来自孟加拉的清洁公司员(左)看到有募款活动,特别把车停在人行道,拿了五元走过来捐款。(摄/ 杨雯婷)

知足感恩 从小教起

随着天气稍为放晴,街上的人流越来越多,志工呼吁捐款的声音更加洪亮,手中的爱心箱也越来越沉。

小男孩阿末(Ahmad)和爸爸马斯尤迪(Masyudi)在巴刹等待妈妈时,看见慈济志工的队伍,虽然不懂款项是用在何处,但是阿末想要捐款,他用稚嫩的声音向爸爸要来零钱,投入爱心箱。询及主动投钱的原因,阿末害羞地说:“我想帮助人。”

站在一旁的爸爸看到儿子的善行,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表示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知足:“当我们有余力时,就要与他人分享。”

十岁的陈勇锡和妈妈一起逛街,妈妈拿出纸钞递给陈勇锡投入爱心箱。陈勇锡认真地说,学校老师有播放土耳其震灾的新闻影片,电视也有播出土耳其地震的消息。陈勇锡懂事地说:“他们地震,屋子倒了,天气又冷,我们能够帮助别人就要尽力帮助,大家要互相合作,老师和妈妈都这样教我们。”

民众玛斯琳达(Maslinda)鼓励患有自闭症的儿子把善款投入爱心箱。养育自闭症的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玛斯琳达这些年也遇到不少挑战,因此她同理地说,每次在街上看到募款活动,都会鼓励儿子捐款,尽绵力为苦难人带来明天的希望。

玛斯琳达说:“儿子是病苦,虽然跟灾民或贫困家庭不一样,但一路来也受到很多帮助,希望能回馈并亲手布施。”

黛安娜(Diana)一家人在去巴刹途中,遇到街头募款的志工行列,将钱交给四岁的女儿投入爱心箱。黛安娜表示自地震发生后,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因地震而造成的心碎故事,很多人不幸罹难,一瞬间的无常让一家人从此天人永隔,令她心生不舍及难过,黛安娜希望透过小小的捐款传递爱与善到土耳其。

马来小男孩阿末(前排右一)在巴刹等待妈妈时,看见慈济志工的队伍想要捐款,因而和爸爸要来零钱,投入爱心箱中。(摄/ 王悦臣)

小钱行善 积少成多

坐着轮椅的黄阿嫲,今天专程到四马路观音堂来拜拜祈福,也二话不说捐出善款。黄阿嫲的先生往生多年,两人膝下没有儿女,她一个人独居多年,每月依靠政府分发的福利金,省吃俭用用过日子。

虽然自己经济状况不丰裕,黄阿嫲还是想要助人,她说:“一餐少吃一点,拿出一些小钱助人是可以的啦!”小钱可以行大善,积少成多,最重要是募得一份善心。

行动不便、骑着电动代步车的罗斯兰(Roslan)看到募款活动,毫不犹豫捐出善款。罗斯兰因为身疾一周只能工作三天,但他认为既然自己还有余力,就应该帮助有困难的人。

罗斯兰说:“新加坡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国家,像我依靠代步车也能顺利出门,但从新闻上发现土耳其人过着比我还困难的生活,觉得很心痛,我没有办法捐出数十元,我捐了五元,因为觉得人们需要这一份帮助。”

行动不便、骑着电动代步车的罗斯兰(右一)看到募款活动,毫不犹豫掏钱捐款。(摄/ 黄田恬)

付出无所求

“不累不累!土耳其灾民现在最需要支持,能有助人机会为灾民尽力,要把握机会。”年届80岁的志工何苏妹说。

何苏妹和其他志工从早上七时就拿着看板,捧着爱心箱站在广场募款,将近五个小时的呼喊及弯腰,依然精神奕奕。何苏妹说:“脚是有点酸,为了灾民,有心就不难!”感受到老人家的热情,路人也纷纷停下脚步慷慨解囊,让何苏妹不禁赞赏:“新加坡人很有爱心啊!”

80岁的何苏妹(左二)和其他志工从早上七时就开始募款,将近五个小时的呼喊及弯腰,依然精神奕奕。(摄/ 冯桂琼)

站在后港61街咖啡店前的交通灯前,第一次参与街头募款的周雅菁卖力喊:“送爱到土耳其,累积新加坡人的爱,送往土耳其。” 她说:“一点也不觉得害羞!这么大的灾难,是一定要帮忙的。”

周雅菁说,新加坡是个充满爱心的国家,捐款络绎不绝,尤其老人家特别愿意付出助人。她也认为街头募捐有志工主动走到街上,让不善于用电脑的老人家能付出,相较于线上捐款,更能启发人人爱心。

周雅菁第一次参与街头募款,但她一点也不觉得害羞,她说:“这么大的灾难,是一定要帮忙的。”(摄/ 杨雯婷)

志工陈晓思感动地说,天气时晴时雨,有多位民众先走到屋檐下掏钱,再转回来捐款;有人在过马路时会犹豫一下,再次经过时就毫不犹豫捐出善款;更看到老人家和行动不便的人士,也坚持停下来捐款。

陈晓思说:“街头募款募到的不仅是金钱,而是人们对灾民的爱,这份爱能带给灾民更多希望。”

土耳其及叙利亚大地震至今已超过一个多月,灾区重建之路虽然遥远艰困,然而慈济人的爱延续不断,希望人人发挥一份大爱,点滴汇聚,将祝福的力量送到苦难的地方。

 

(笔耕:杨淑元、符采君、杨雯婷、黎东兴、黄田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