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杨永康(左一)今天跟着妈妈林美云(左二)和姑姑杨美凤(右一)一起来到年货区付出,右二为志工张玉年。(摄/ 潘宝通)
“很充实,很有成就感!”十三岁的杨永康说道,他今天跟着妈妈林美云和姑姑杨美凤一起来到慈济新春慈善义卖会的年货区付出。
杨永康的爸爸杨永明一年前因病接受慈济补助,但不幸在三个月前往生。过去一年来关怀他们家的慈济志工张玉年,不舍一家人伤心难过,邀约母子和姑姑一起为两天的慈济新春慈善义卖会付出。
2024年1月27日,新春义卖会的第一天,杨永康一家人随着张玉年到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帮忙计算义卖会固本,隔天28日下午,他们一家人又来到义卖会现场年货区支援年货促销。
杨永康的妈妈林美云很感恩慈济一年来的陪伴关心。在丈夫往生后,原本的社会经济资源都被暂停,家里顿时陷入困境,幸有慈济人及时伸出援手,继续补助家人生活费用。
林美云说,76岁的张玉年就像自己的阿嫲,关心他们,一直陪伴他们,这次也陪伴他们来付出,她也感恩一家人有机会来为慈善奉献一分心力,
与案主杨永明有着深厚的姐弟情谊,杨美凤在弟弟生病时,毅然放下澳洲的工作,返回新加坡陪伴直到他往生。在澳洲工作时也经常当义工付出,杨美凤说,慈济就像一个“家”,很温暖的家。
杨美凤很欣慰侄儿杨永康可以到义卖会学习付出,接触好人好事。最近,杨永康也获颁慈济新芽励学金,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志工张玉年说:“我们刚开始去他们家关怀时,永康是个很安静腼腆的小孩,现在变得比较开朗了。”她期待善的种子,能深植杨永康心中,来日成为能奉献社会的良才。
在澳洲工作时也经常当义工付出,杨永康的姑姑杨美凤(中)这次也一起来义卖会付出。(摄/ 卓嘉苓)
“能做,就是感恩。”庄华女士合掌声声说道。慈济曾给予他们家长期经济补助,直至孩子长大开始工作,家庭生计渐趋自给自足。
补助早在两年前便结束,但庄华夫妇和慈济的善缘从不间断。她和丈夫吴保发在慈济各类大型活动和每月的环境永续日从不缺席,两人一起走过生命谷底,如今成为共同行善付出的好伙伴。
庄华(右)和吴保发(中)夫妇欢喜来义卖会付出。(摄/ 黄福顺)
吴保发在两年前发现肾脏出现问题,尽管病情还在持续调理中,但他并没有减少付出的热忱。在这次的义卖会中,夫妻俩连续两天都报到,还邀约了邻居一起来付出。
陪伴他们八年的志工黄宝钻分享,庄华夫妇平日常会邀约朋友到慈济永续生活馆参访,让更多人了解永续理念,并学习尽自己的一分力来爱护地球。茹素三十多年,夫妇俩在志工鼓励下,也开始和身边人分享蔬食的好处。
此外,庄华夫妇每天都会投竹筒,有时善款多到填满了好几个竹筒。“在点算竹筒时,起先是硬币,但渐渐有几块钱的纸币,有一次更是五十元大钞。”黄宝钻忆述,他随即向庄华确认她是否清楚投下的数额,庄华很笃定地回应说是的,这是她想奉献的爱心,感恩能够成为一个手心向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