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岁增加,身体病痛虽难以避免,但林梅依然活得轻安自在。(摄/ 陈柔洁)
90岁老人在家里跌倒,第一个拨通的,并不是求救电话。
“我用双手后退爬到客厅,打电话给邻居,请她帮忙把慈济义卖会固本交给在楼下等待的会员。”资深志工林梅回忆起2023年末的意外,当时她在洗衣,接了会员电话后不慎踩到肥皂水滑倒。
即便身处险境,林梅依然保持冷静,优先完成慈济事,才向志工求助,被紧急送医。
从女车长到慈济人 早年女性的坚韧
跌倒也挡不住的付出精神,这就是大家印象中的“林梅师姑”——温和却坚韧,一旦下定决心,便能坚定地默默完成。
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年轻时,林梅只身从马来西亚来到新加坡,投身车衣女工的工作。后来,她勇敢挑战传统观念,考取巴士车长执照,成为当年少见的女性巴士车长,并一路坚持工作到62岁退休。她热爱探索世界,曾多次前往中国,包括地处偏远的西藏和青海,更远行至挪威等欧洲国家,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
林梅与慈济的缘分,始于一本静思人文出版的书籍——《考验》,书中描述当慈济面对来自各方挑战与磨练时,证严上人的智慧回应。
当时还没退休的林梅,被证严上人“普天三无”——“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没有我不原谅的人”的精神打动,开始投身慈济。从最早的慈济文化志业中心,到牛车水旧会所,只要没有工作的日子,她就会积极参与慈济的各类活动。
慈济草创时期,林梅(右一)协助承担香积组,准备餐食。(提供/ 林梅)
性格腼腆安静的林梅,虽然话少,但始终默默付出学习,从最初对烹饪蔬食一窍不通,到后来能独当一面,承担准备餐食的香积志工大任。环保与香积,就是她的主要福田。
年岁增长,行动虽缓慢,但林梅依然想方设法继续助人。以往,她会骑脚踏车到大巴窑、碧山一带,挨家挨户收取善款,共与约五十位会员结下善缘。现林梅已将工作交接给年轻志工延续,但仍有几位会员坚持亲自将善款送到她手上。
林梅亦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善缘,当年收善款时,她与慈济会员蔡健平、罗宝英夫妇结下深厚情谊。夫妇俩不仅长期捐款,甚至在帮自己父母购买日用品时,也会顺便为林梅添购,把她当作家人关怀。
法亲接力关怀 独居生活更安然自在
2023年林梅跌倒入院,其实已经是第二次。她感叹:“人如果要跌倒,逃不掉。”
当时,社区志工林志伟与王慧娴得知后,迅速赶到她家,评估情况并呼叫救护车。医生安排紧急巩固骨折手术,但由于她血压过低,第一次推入手术室后又被送回病房。她靠着糊状食物恢复体力,两天后成功完成手术。然而,由于血氧指数低,她又住进加护病房几天,志工和朋友轮流探望,送上补品与鼓励。
出院后,林梅在志工与看护的陪伴下适应新生活,一个月后便能独立煮食。为了恢复体质,她自定饮食计划,每日五餐,包括高蛋白粉、燕麦、腰豆汤等营养食物。半年后复诊,各项指数恢复正常,仅需服用补骨补钙药物。
2021年,负责法亲关怀的志工赵信玉(右一)团队代表慈济送上福慧红包、福袋和祝福金,而厨艺精湛的林梅(右三)准备了甜汤招待法亲。(摄/ 陈柔洁)
回想第一次因病住院,是2020年疫情期间,林梅某天早晨发现自己起不了床,住院检查后确诊骨裂,之后多次进出医院。就是那时开始,社区志工组成关怀团队,轮流送林梅复诊,协助打扫家里、采购日用品,并在她无法下厨时,主动送上餐食。
尽管不愿麻烦别人,但林梅深知,必要时接受帮助也是一种智慧。身体稍有好转后,她总会以行动回馈——分享自家种植的蔬果、烹饪美食,与志工法亲分享健康饮食之道。后来身体好转的她特地宴请大家,准备客家擂茶与素姜醋等拿手菜。
老人家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恢复更多肌肉体能,重新独立出门。现在体重40公斤的她,一边说着,一边摸着纤细的手,知道标准体重58公斤是遥远的距离。
身体好转的林梅(前排右三)准备多道拿手菜,宴请关怀她的志工法亲。(摄/ 杨雯婷)
以自己的步调 从容应对生活挑战
独居多年的林梅,疫情前每日清晨都会前往静思堂薰法香。近五年来,除复诊或特别邀约外,她几乎都待在一房一厅的小组屋里,然而,简单的生活并未让她与外界脱节。
她对手机等电子产品依旧陌生,但在志工协助下,学会连接大爱台观看节目,透过收音机收听新闻,并细细翻阅《慈济月刊》。
“我拿着巨型放大镜,就可以慢慢阅读月刊。”林梅笑着说。她用最原始的方式,紧跟慈济的脉动,也以自己的步调,继续在这条菩萨道上前行。
书柜上一本本《慈济月刊》,是林梅紧跟慈济脉动的方式。(摄/ 黄福顺)
2024年,林梅身体逐渐康复,却接连遇上家居问题——新买不久的冰箱突然损坏,维修两次才解决马达故障问题;厨房地砖因爆裂声响隆起,影响到冰箱底部,志工及时协助她联系建屋局维修,并用纸皮铺地,确保她能安全行走。
建屋局隔天评估后安排修补,但所有家具都需要搬移。搬运橱柜、洗衣机对一般人来说都有挑战,更何况是单独的老人家。
但林梅早有先见之明,早在几年前,动手能力强的她,就巧手特地为橱柜与大型家具装上灵活轮子,使搬动过程更为轻松顺利。地砖修复后,她花了几个月整理家居,分类回收不需要的物品,重新摆设家具,让动线更顺畅。
“祝福大家天天都开心,一定要吃开心果喔!”蛇年农历新年,当志工上门拜访时,林梅特别准备了坚果,让众人欢喜一堂。
“大家都对我很好,真的很感恩。”多年来,认识的志工把老人家当宝,呵护有加,林梅总是满怀感激,句句不离感恩。年届九旬的她,依然能够自理生活,心中已十分知足。
对于生死,林梅毫无畏惧,她坦然说道:“毕竟走过与看过人生的许多风景,该玩的也玩了,该努力的也努力了。”林梅微笑着说:“认识慈济,认识上人,这辈子走入慈济很值得。”
她曾五次回到台湾花莲静思精舍,其中一次在早斋时,证严上人轻轻走过林梅的桌旁,温柔叮咛:“要照顾好身体喔。”这句简单话语,让她倍感温馨与亲切,成为心中珍藏的回忆。
年岁增加,身体病痛虽难以避免,但可喜的是,人生的智慧与好人缘也在不断增长。用心安排起居,让日常更舒适,行动虽缓慢,依然可以活得轻安自在。
有句古训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林梅身上,年届九旬,依然豁达喜乐,活得从容睿智。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