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综合

义诊送温暖 狮城医院远赴斯里兰卡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系统(NUHS)及邱德拔医院(KTPH)首次参与慈济海外义诊,为4200名斯里兰卡居民提供中西医疗服务。许多贫病居民特地前来寻求希望,并在获得医疗援助后展露笑颜。


志工耐心地为斯里兰卡民众测量血压,虽然言语不通,但通过温暖的笑容和肢体语言,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摄/ 潘彗文

位于斯里兰卡西北省的库鲁内格勒(Kurunegala),距离首府可伦坡约 120 公里。当地约有 75,000人口,居民多以种稻、椰园及日薪散工维持生计,平均收入低于全国水平。

当地宾吉里亚分区医院(Bingiriya Divisional Hospital)虽设有一间妇产科病房(含产房和病床),但每年仅接生三至四名新生儿。当地人表示,多数孕妇仍选择至设备较完善的医院生产。至于牙科室每日仅能服务约二十名患者,人数额满,则需隔天再来。医院门诊部每日约接诊 四百人次,每次提供一个月药量,部分药物需自费购买,导致许多贫困家庭的基本医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025年,慈济于库伦纳加勒区宾吉里亚分区医院举办为期两天半(815日至17日)的大型义诊,服务逾4200人次。本次义诊首次迎来新加坡国立大学医疗系统(National University Health System,简称NUHS)及邱德拔医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简称KTPH)的参与。

同时,NUHS 家庭医学部也与旗下的国大保健集团(NUP)合作,派出13位医师与专职医护参与。这不仅体现 NUHS 以病人为中心,秉持仁心关怀的价值观,也让团队在后勤安排病人分流以及高压情境下获得真实演练,提升适应力。同时,团队也能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检验运作模式,增强韧性与应变能力。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NUHS医护人员在翻译志工协助下,耐心为病患问诊与了解病情。摄/ 李副腆

携手合作 补资源不足

义诊第一天举办的开幕仪式由医院承办,邀请帕迪维拉(Venerable Padiwela Soratha)长老(下图前排左一)、库伦纳加勒区卫生服务主任莎妮卡(Dr Shanika)医师(下图前排右五)、宾吉里亚分区医院院长阿米拉(Dr Amila)医师(下图前排左三),以及慈济斯里兰卡联络点负责人阿罗沙(Arosha)师兄等贵宾共同见证。


在帕迪维拉(Venerable Padiwela Soratha)长老的见证下,义诊正式开幕启动。摄/ 李副腆

帕迪维拉长老回忆,早在十五年前于美国加州听闻慈济,虽未有缘接触,但这次亲眼见到慈济来到当地,令他深受感动。他特别向证严上人,以及来自台湾和新加坡团队表达诚挚感恩。

莎妮卡主任表示:“我很感恩慈济长期以来对当地民众的实质帮助与细致关怀。这份陪伴,不仅在生活与医疗上带来温暖,也在心灵层面给予滋养,让许多民众感受到如家人般的爱与支持。”

今年3月收到慈济计划举办义诊消息时,阿米拉院长立即答应并展开后续讨论。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构想,虽然政府能提供部分协助,但若能携手合作,对人民来说是一大福音。”他也期待未来义诊能延伸至骨科、心理辅导等领域,引入更多知识、科技、新药与治疗方案,并提及当地肾脏疾病患者逐年增加,亟需关注。

设备齐全 检测更精准

此次义诊中,内科医师团队首度进行即场(POCT)血液检测,项目涵盖糖尿病与胆固醇检查,以更准确掌握患者慢性疾病状况。

义诊现场不乏感人案例。54岁的皮亚蒂拉卡(L.P.Piyathilaka)在太太陪伴下,步履颤抖地走到二楼眼科就诊。他因半身瘫痪,必须随身携带尿袋,加上近视和老花问题,导致他生活更加困难,甚至洗碗都很吃力。

“因为家里没钱,所以一直没能为他配眼镜。” 他的太太无奈地表示。经过检查,医生贴心地为他配了两副眼镜,当皮亚蒂拉卡戴上眼镜,重新清楚看见世界的瞬间,脸上浮现久违的笑容,仿佛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在牙科区,一名五岁小女孩因害怕补牙,紧张的得差点落泪。幸得在牙医、护士和翻译志工耐心安抚下,顺利完成就诊。过程中,她紧握着慈济牙科团队提供的一只粉红色毛公仔,让它陪伴自己度过这段不舒服的时光。


牙医、护士和翻译志工耐心安抚每一位孩童,确保他们能顺利完成口腔治疗。摄/ 潘彗文

女孩的母亲迪内莎 (M.P.Dinesha Maami )表示,半年前曾带她看牙医,但女孩因害怕,导致治疗始终未能完成。这是她第一次看牙成功,也终于顺利补好蛀牙。迪内莎称赞道:“政府医院不像慈济这样细心,还会准备饼干、糖果和毛公仔安抚孩子。”

此外,牙科团队还特地从新加坡携带扫描仪器等器材,希望能更准确、更快速地了解病患的口腔问题,以提供更适合的治疗方案。

中医初体验 疗效不俗

除了西医诊疗,义诊现场也设有中医治疗。39 岁妇女达萨奈卡(D.M.C Dasanayka),受下半身麻木疼痛困扰长达十一年之久,过去仅靠传统药草治疗,效果有限。这次接受针灸后,她感觉到明显的好转。


由于求诊人数太多,达萨奈卡从早上七点半等到下午四点,才终于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摄/ 李副腆

另一为同样受益于中医治疗,是嘟嘟车司机尼哈・诺尼斯(Nihal Nonis)。他受手臂疼痛的困扰超过五个月,期间几乎无法抬手。听闻义诊提供中医治疗,他便抱着希望前来。经过针灸与药油按摩后,他惊喜地发现,手臂已经能顺利抬起,且恢复部分活动能力,感动地连声向医护人员道谢。

这场义诊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实际的医疗服务,更在互动中传递出爱与关怀。从医疗团队的专业付出,到志工的细心陪伴,每一份努力都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希望。虽然义诊结束,但善的种子已种在人人心中。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爱心人汇聚,持续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带来健康与笑容。


为了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当地慈青用自制海报向等待的民众宣导环保、素食等课题。摄/ Deshitha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