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教育

吉祥月 以经藏演绎唤醒使命

2025年七月吉祥月祈福会从“对外”走向“对内”,约八百名志工前来新加坡静思堂赴会,通过梵呗唱诵、经藏演绎、短剧等方式,回顾大事记的同时,也将慈济人求法的虔诚心串联起来。



慈济功德会(新加坡)一年一度的七月吉祥月祈福会虽仅一个多小时,但数百名慈济人凝聚虔诚心念,齐声唱诵梵呗,场面庄严。摄/ 杨志煌

“吉祥月主题每年都是斋戒茹素,再来就是破除迷信,呈现的方式大同小异。今年跟以往很不一样,我们希望通过追溯经藏演绎,来唤起大家的共同回忆,同时感动不曾参与的志工。”

农历七月的到来,也意味着慈济功德会(新加坡)紧锣密鼓筹备着七月吉祥月祈福会。如流程组组长郑柔妮所说,今年更着重于内部志工凝聚,没有对外广邀民众。

同入经藏演绎史

追随2500多年前佛陀时代“结夏安居、足不出户、收心内省”的方式,2005年8月30日,约八百名慈济人以法相会,聚集在静思堂,一同重温曾走过的经藏演绎历程。

30多年来,新加坡志工参演过多部经藏,包括《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大爱.无量义》等等。郑柔妮表示,其中的《父母恩重难报经》和《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最贴切吉祥月的两大主题:孝亲以及忏悔法门。

此外,很多志工曾参与2004年《父母恩重难报经》和2013年《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演绎,团队因此选择这两部大型经藏演绎,作为新加坡经藏演绎史的大事记代表。

郑柔妮忆述:“为成就一件事,大家曾经这么地发心立愿,我们是这么地的用心,把不可能化为可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似乎渐渐少了发心如初的热忱。所以这次的吉祥月,是要找回当年的那股热忱,然后藉由这股热忱,唤回彼此的使命感。”


李晓丽(手持麦克风者)和与志工们一同举起加油手势,唱出“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摄/ 冯桂琼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吉祥月共修,对协调李晓丽来说,就是一场“大法会”。她表示,慈济有许多活动,志工在积极投入活动的同时也需要静下心来,自我沉淀、反思:“我为什么要做慈济?我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累?”

以自己为例,李晓丽反复在新加坡经藏演绎历史中看见自己,“大学时是慈青,参与了2004年的《父母恩重难报经》演绎,后来也参与2013年的《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而我现在依然在台上,殷殷呼唤大家回来、回来、回来,因为慈济世界真的很好。”


把握每一次“赚到”的机会

精神矍铄的委员何苏妹,始终秉持最初的那一念善心,二十年来在志工道路上精进不懈。82岁的她说:"慈济人有机会和时间就要把握因缘,多参与。”她分享自己的修行心得,“像我这样年纪大了,能够参加一次就是赚到一次。”

这份珍惜因缘、把握当下的精神,正是她多年来践行慈济理念的写照。回忆起受证时,证严上人的叮咛,她眼中闪着光:"上人嘱咐我要多做,有机会就要把握机会。"她深有体会地说:“要相信因缘,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何苏妹珍惜因缘,82岁的她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法海演绎。摄/ 黎东兴

2013年《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演绎》经藏演绎,何苏妹也曾是一员。这次加入法海演绎(位于台下的表演者),最让她感动的是“苦海茫茫无边,回头明明是岸,三障诸惑应断,诸佛声声呼唤”这几句经文。她说:“忏悔是修行的重要功课,才能免受轮回之苦。”

七月不必烧金纸  

农历七月,对一些传统华人家庭而言是“鬼月”。即便在新加坡这个充满西方文化,以及英语教育的国家,不少人依然谨守着这份民俗传统。

“在还没有参加慈济前,每个七月普度祭拜祖先都会买鸡、鸭、鱼等来祭拜祖先,也会买很多的金纸烧给祖先。”陈文山原本以为这样祭拜才可以让祖先吃得饱、有钱花,在另一个世界才不会痛苦。

参加七月吉祥月祈福会后他才了解:“我才明白要造福因、聚福缘、化恶缘为善缘,所以今年我决定不用荤食,改用素包和素菜等素食祭品来祭拜祖先们,当然也会减少烧金纸。”


陈文山(右)和太太谢美华(左)以往七月会普度,购买鸡、鸭、鱼等祭拜祖先。摄/ 林春慧

陈文山的太太谢美华说夫妻俩退休后希望寻找一个正信的修行道场,并且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志工团体。“我终于找到了慈济,证严上人创办的慈济四大志业,就是我想要的。”

在接触艰深的经文时,他们比一般人更吃力。陈文山一脸腼腆地说:“我是受英文教育,起初我听不懂,也不清楚内容讲些什么,所以我就上大爱台网站,听证严上人的开示。”

为了了解,所以用心。陈文山说,除了上网,他们勤于参加读书会,来弥补不了解的经文义理。陈文山说:“多去了解佛经的道理和意义后,才能让自己放下心中的执念和无明,以正见、正念来落实真正的普度。”

同样担忧七月做不足、拜不够的,还有第一次参与吉祥月的新进志工林俐妤。在此之前林俐妤总觉得农历七月是一种无形的考验。“我觉得如果不烧金纸给祖先或孤魂野鬼,他们也许会在等着,不知道会不会对我们家人造成伤害。”

2018年经姐姐的邀请,林俐妤曾接触到《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演绎,因而对悟达国师心生敬意和感动。这次参加七月吉祥月祈福会,惊喜地发现《水忏》曲目也在其中。“在演绎《水忏》的曲目时,我学会用忏悔来安定自己的心,因为佛法告诉我们,只要真心忏悔、多行善布施,也能洗净罪业,恐惧自然就会消失,能转不安为平安。”

“参与祈福会,我觉得这个不是在表演,而是修行。”林俐妤说,唱诵水忏的经文后,感觉平静许多,不再担心七月祭拜不足,她说:“这对我来说就是一股清水,洗去烦恼,让心平静,让生活更光明。我虔诚祈祷,回向祖先和父母的养育之恩。”


导览志工挑选精华字句,让大家更深入回忆和思惟。攝/ 黎东兴

勤于推素 延续母亲的爱

刚从视觉传播系毕业的慈青陈怡蓓承担了“我爱地球、我吃素”劝素卡的设计任务。平日就把推动素食当成责任的陈怡蓓表示:“劝人茹素,绝对不能用逼的手段,要有温度,并找替代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大家去探索茹素,改变吃荤食的习惯。”


颜色鲜艳的劝素卡,设计灵感源于儿时的打勾卡。持卡人可通过为每餐素食打勾记录进度,在“我做到了”的成就感中,开心、快乐的享受茹素过程。设计/ 陈怡蓓

陈怡蓓开心地分享:“其实吃素是一件好玩的一件事,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在惩罚自己。很多人不想吃素是因为放弃不了肉,如果大家能用很自然的方式,尽量去找好吃的素食尝一尝,就能享受素食带来的快乐。再想到可以保护地球,爱护动物的生命,岂不是一件好玩而开心的事?”

从亲子班就接触慈济的陈怡蓓,这次活动不只承担了劝素卡的设计,还是手语演绎种子。然而,华语,尤其经文理解对于她来说相对吃力,让她更她庆幸两年前参加过经藏演绎。她表示:“我喜欢《水忏》,不只曲子好听,还有一种把不好的心情洗掉,也提醒大家要多做善事,才能理解经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志工们欢喜地将象征“平安吉祥”的苹果和橘子带回家。摄/ 杨志煌

协调李晓丽表示:“慈济志工做事向来是如此地用心,这也是证严上人的教导。”她特别提到,在筹备过程中,功德会执行董事刘瑞士提出建议,希望与会者不仅仅只是坐着看表演,而是能成为经藏演绎的一员,让“曾经走过”和“不曾参与”经藏演绎的慈济人,都能产生共鸣。

她希望每个人能“身临其境,身在经文之中”,透过唱诵与手势,让经文潜入人心,让参与者能看见自己的身影。

欢迎点阅:

2025七月吉祥月映像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