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exels)
慈济将再次参加世界宗教大会,很感恩在这个时代能够把佛陀的精神和佛法的真谛,展现在国际平台上,让佛教走入人间。
宗教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佛法是人间最精华的教育,最益于社会人群;可惜一般民间以为佛教是举香拜拜,求平安、求赚钱等等,成为有所求的神像化。
我们要把握因缘和机会,把佛法的精髓提示出来。尤其是现在气候变迁,要细腻地追究起来,跟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联;最简单来说,要满足人类荤食的口欲而豢养大量动物,造成大量的污染影响环境。人口不断增加,不要让这一张“口”成为污染源,还要推素净化人间。佛法就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新冠肺炎疫情历时三年来已经解封,但目前到了某些场合还是要戴口罩,预防口沬传染,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大家;自己不受感染,就不会感染别人。所以说,“大家自爱,便是爱人”,不要轻视微小事物,而是细腻思考,推己及人,抱着为天下人间的方向来用心。
慈济参加联合国等国际会议,不一定是在台上说话,才能分享佛法的精神、环保的观念;走入人群、在生活中的行仪跟生态,也可以让别人感受得到。不刻意的表达,就是最好的表达,食衣住行都有质感,展现很清新、很纯真、很自然的气质。
所以我很鼓励大家重视、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这是“为人间”发言、“为佛教”发言。不过,我们不自大,不是招摇自己,而是要更谦卑,入人群与人要合,彼此之间和气,让人家感受到那分亲切感;要守护好爱心,在任何空间都让人感觉有爱。
微小的人也可以做大事,
贫穷的人不会永远贫穷,
肯发心立愿,
就能影响人间。
我们所从事的不是营利的事业或职业,而是利益人间的志业,这是我们宗教的表态,就是弘法利生。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出现人间,对宇宙世间无事不通、无理不达,是大觉悟者。佛陀有正知、正见、正解,我们也要很有信心。最近常常提到回归佛陀故乡尼泊尔,虽然乡间的形象还是贫穷,经济不是很好,但他们无欲无求,保留那分人性的质朴,“知足心常乐”。
从志工拍摄回来的画面,看得出来居住环境谈不上卫生,更需要我们合心努力,才能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也要自我警惕,于自己的生活不能邋遢、不能消极,于社会人群还要更积极、更精进。
来人间不是为了享受,而是要提起生命的价值,心中有爱最富有。要如何教富济贫、济贫教富?有的人很穷困,穷到自我放弃;要鼓励他们,抬起头、挺起胸来努力,自我勉励成为贫中之富。就像缅甸的“米扑满”,农人在每餐煮饭前先抓起“一把米”,积少成多,八万三千户次可以帮助近四千户次贫困家庭。这样的小故事,传到慈济人所帮助的尼泊尔人家,大大受用,穷人也愿意帮助穷人。
缅甸“日存一把米”的故事起源很感人,也可以和许多宗教人士互动分享。好好思考我们今年在联合国等国际会议要表达什么,用很重视的精神去取材,虽然是很微小的故事,但微小的人也可以做大事,贫穷的人也不会永远贫穷;只要肯发心立愿,就能影响人间。这样的数据,能够用来跟大家相互勉励。
我们称赞别人、敬重别人,也要珍惜和尊重自己的宗教,“感恩、尊重、爱”,是我一直提起的。“为佛教,为众生”,是我们的主题目标,环保与茹素必然也要推出去。大家提升自我品格,会合起来,把佛法提升到世界的舞台上,期待人人多用心!
(恭录自全球合作事务发展小组报告参加世界宗教大会事宜后开示。会议每三年办理一次,今年八月将在美国芝加哥举行,慈济于2015开始与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