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随笔


让正念成为一个动词

让正念成为一个动词

五年了,我从饮食与运动的调整开始,慢慢练习静心。两天的正念工作坊,就像是一次系统化的“充电”,既有知识,也有实修,满满都是干货。

以慈悲的力量逐梦

以慈悲的力量逐梦

甫踏入静思堂,我们就被志工如火的热情与慈少青春洋溢的气息所包围。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将我带到了多年前参与佛教青少年生活营的青葱岁月

心灵

斯里兰卡义诊 苦境中的感恩

斯里兰卡义诊 苦境中的感恩

我才明白,一小包药丸承载的不仅是康复的希望,更是一份踏实和依靠。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我的心不禁涌起一股责任感,下次一定要准备更多,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在正念中 活出温柔与力量

在正念中 活出温柔与力量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情境,会有不同的回应。区别就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觉察并管理情绪。学会调节与驾驭情绪,就像锻炼肌肉一样,需要不断练习与耐心,让“本能”变成“本事”。

期待已久的静思精舍 终于抵达

期待已久的静思精舍 终于抵达

户外园区正在小声播放着经文音频,那声音轻轻柔柔地,像空气的一部分。我放慢脚步,从辽望远处的山景,再观望到两旁安静生长的蔬果,心想:它们是不是也在听?也在随着法音微微起舞?

菩萨清凉月——送别林梅师姑

菩萨清凉月——送别林梅师姑

“感恩哦!”我代替林梅师姑向平日陪伴的法亲家人道谢与道别,这也是师姑的口头禅,期待菩萨道上再相见。

心灵

与自己对话的独处时间

与自己对话的独处时间

身体其实与我们是最贴近的,但我们何曾有好好“观照己身”?每天忙忙碌碌,一整天的精力都是向外追逐,往往疏忽了自己的身和心。

以佛陀为师 探索生命价值

以佛陀为师 探索生命价值

导览接近尾声时,我都会向年轻人提出一个小小的总结,邀请他们一起来盘点自己的生命。佛陀来人间是一大事因缘,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发心立愿,开始思考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那么试问两千五百多年后的我们,是否也常常反思自己所为何来?

心灵的故乡 我回来了

心灵的故乡 我回来了

远处传来“欢迎回家”的声音,当我们抵达静思精舍恭敬地礼佛三拜时,泪水不禁潸然落下。第一次回到心灵的故乡,我心里清楚明白那是感恩的泪水,那一念的初心,仍深深铭刻在心。

不要让别人的恶 抹杀了你的善

不要让别人的恶 抹杀了你的善

女儿发来一条气呼呼的简讯,还配上丰富的表情符号,从两颗破碎的红心、怒火中烧的表情,到一只泪眼汪汪的小白猫的图案,让我既心疼又无奈。

第一次走进货柜大小的家

第一次走进货柜大小的家

这次斯里兰卡访视,我的慈青伙伴涂俊玮说他看见了不一样的世界:“他们的房子小得像货柜屋,简单到几乎没有电器设备。洗澡的地方就在花草堆里,一间小小的开放式浴室。这些场景,和我们平常的生活差太多了。”

一个乡村学子的学习路

一个乡村学子的学习路

第一次代表学校参与校际英语诗歌朗诵,指导老师对我的期望很高,希望我能拿到第一名,但我根本没有信心。我对指导老师说,我只是偏僻乡下的学生,怎么可能跟都市的学生竞争冠军呢?

忙盲生活的安顿身心法

忙盲生活的安顿身心法

成家立业后,生活变得非常公式化,日子在“忙”与“盲”的缝隙中溜走。而今步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我开始思索生命的核心,而就在一个机缘巧合下,我开始每天清晨五点二十分的“晨钟起,薰法香”。

用平凡来成就不平凡

用平凡来成就不平凡

在慈济世界里,有许多单纯的年长志工,我们称之为“老菩萨”。他们每一天在慈济道场,默默支持看似简单的日常运作:扫地、切菜、清洁厕所或接待等,甚至在烈日下指挥交通。

小小菩提叶的启示

小小菩提叶的启示

阅读时,我也会找一些可爱的书签夹在书页之间,作为续读的记号。小时候我也喜欢自己制作书签,尤其是用干叶、干花制作而成的书签,更为喜欢。曾经有一段时间,身边流行以菩提干叶来当书签……

对明天怀有希望

对明天怀有希望

这位腼腆的缅甸女生用简单的华语道出心中的感恩,她回忆十多年前,他们家是那么地贫困……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最近在与一位朋友交流时,谈到了职场上的不顺利。朋友埋怨多年来,除了得不到上司的赏识,身边同事很多时候也针对自己,制造许多麻烦。其实他自身所遭受的待遇,反映了他平日待人处事的方式……

富贵人生的真谛

富贵人生的真谛

“四伯他真的往生了?”那天晚上回到家,听到太太跟我说,在马来西亚的四伯突然往生了,我半信半疑地一再确认。今年家族中已有两位伯伯相继离世,他们都高龄无疾而终,葬礼非常热闹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