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法喜

在海边,我看见的不止是风景

我沿着沙滩行走,捡拾起那些不起眼,但到处都是的生活垃圾,不禁心想: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到底制造了多少危害海洋生物的垃圾?


赖晓梅(左)与前来闯关的慈少互动,她手上拿的是团队自制的环保游戏轮盘。(摄/ 林碹珠)

自从成为慈济志工后,我认识了慈济的环保志业,所谓“清净在源头”,从个人的5R环保理念,即拒绝使用 (Refuse)、减少使用 (Reduce)、重复利用 (Reuse)、修复再用 (Repair)和循环使用 (Recycle),到环保与环境的大课题,都有所认识。

如今当志工,不仅要低头弯腰做环保,更应该抬头挺胸说环保,因为环境永续,人人有责。

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在2022年3月27日举办“慈济 x PaGamO 国际杯环境教育电竞大赛”总决赛新加坡场,会场外也设置九个环境教育宣导摊位,我有幸参与其中的“海洋污染”主题摊位展示的筹划准备。

从搜集资料开始,先深入了解海洋垃圾的种类,以及它们对环境及海洋生物带来的影响,之后不仅要制作模型,把内容呈现出来,也要亲自到海边观察和捡拾垃圾,做成样本展示。

在海边捡垃圾时,美丽的海边公园里树影婆娑,有各色花树和灌木点缀,游人三五成群,或骑脚车,或漫步健行,远看洁白的沙滩,还有浪花起伏的海面,像是一片祥和美丽的海景。

但走进一看,草地上、树丛里还有沙滩上,到处都是人们随手留下的垃圾,或由海潮带来的废弃物。大至大塑料桶、保丽龙餐盒的碎片和塑料瓶,小至鱼钩、鱼线和塑料吸管等,到处都是垃圾,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我沿着沙滩行走,捡拾起那些不起眼,但到处都是的生活垃圾,不禁心想: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到底制造了多少危害海洋生物的垃圾?

用过的口罩、保利龙碎片、宝特瓶盖、塑料袋、烟蒂……赖晓梅从海边捡回各式各样的垃圾作展示。(摄/ 赖晓梅)

这天在环保教育摊位现场,许多新加坡慈济青少年班(简称“慈少班”)学员,在队辅爸爸妈妈陪伴下,分组到不同摊位学习并“闯关攻站”。

摊位队友颜明德以流利的英语,用数据展示海洋污染将为人类未来带来的严重后果,更提醒慈少们,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不留心的小小举动,也会造成海洋垃圾,因此需要时时警惕。

队友王仁寿也大力宣导,减少海洋污染的重要性。当我们用电脑播放海洋污染的画面,很多人看了都深感惊讶,意识到污染对海洋生物和人类生活的祸害!

除了慈少,还有很多民众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参观,别看他们年纪小,听了我们的解释之后,一位小朋友这么跟我说:“阿姨,从今天起,我会用自己的环保袋子,水瓶和手巾。我会乖乖听爸爸和妈咪的话,不再乱买玩具还有饮料。”说完还跟我打勾勾做约定。

从报名到与队友合作筹备,但到当天要站在摊位前做宣导时,我还是有些紧张。不过,看到来众无论年纪大小,都很专心和耐心听我解释,有些还会发问,我的心情也放松很多,信心倍增,越讲越起劲!

证严上人在1990年8月23日到台中演讲,因见到夜市收摊后,街上留下大量垃圾。因此上人在讲座上轻轻呼吁:“请大家用鼓掌的双手来做资源分类”,从此启动了慈济的环保志业,之后传扬到海外慈济的分支联络点。

感恩上人当初的呼吁,让我今天在新加坡也能参与环保活动,认识到环保攸关我们的子子孙孙,而如何为子孙留一个干净的地球,责任就在我们这一代人!

我也感恩有这一次的活动,虽是小小的承担,却有大大收获,我愿做我所说,把环境保护落实在生活里。

赖晓梅(右)和队友颜明德(左)与王仁寿(中)在这次的“海洋污染”环保教育摊位中合作愉快。(摄/ 余慧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