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大卡,相当于多少食物?一样的热量,吃什么有差别吗?
西谚有云:“We are what we eat!”,选择不同食物,真的对健康影响大不同!
如果您选择摄取的500卡热量,是100克的烤鸡腿加100克的牛肉饼,或11茶匙的食用油,您将同时摄入大量饱和脂肪,这可能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相比之下,如果您的饮食选择以蔬果为主,那么你需要摄入多达1公斤的苹果,或者2公斤又270克的包菜,才能达到500卡路里的热量。然而,这些蔬果包含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因此,食物的选择不仅关乎热量,更关乎其所摄入营养成分。
营养师陈秋霞(上图左一)指出,同样的食物份量下,肉品和食用油的卡路里热量通常更高;吃过量不仅会变胖,过多的卡路里会转换成脂肪储存在身体内,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弘法利生信愿行,蔬食共善护大地”为今年岁末祝福感恩会主题,配合主题,2024年1月6日至7日的岁末祝福场外特设相关志业脉动展区。其中,“健康挑战21”展区宣导全植物饮食好处,希望人人都能吃出健康,同时发挥小小萤火虫之光,用心爱护众生,爱惜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
除了宣导全植物饮食的益处,展区还希望打破一般人对植物蛋白质的迷思,透过屏幕呈现不同蔬食名人故事,如世界级橄榄球员穆拉利(Anthony Mullally)、超级马拉松名将尤雷科(Scott Jurek)等范例,说明植物蛋白能让体力更强,迅速帮助修复肌肉,完全能够达到与动物蛋白相等的营养价值。
民众戴瑞华患鼻咽癌近九年,对他来说,健康饮食不是选择题,而是使命必达的“必达题”。之前听闻过“健康挑战21”的益处,透过今日展区,戴瑞华更全面了解全植物饮食,例如餐盘中各类食物的比例、富含蛋白质的蔬菜等,这也让他认识更多蛋白质选择。
自2022年起,年逾六十、患有高血压的孙慈伽已经参加了四次“健康挑战21”。参加后,她的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改善,不仅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体重也减轻了。
在参加之前,孙慈伽因高血压而备受困扰,医生建议她减少盐分的摄入。她常感到体力不济,爬楼梯时更是喘不过气来。虽然她不喜欢运动,但曾尝试过多种方式减重,包括避免外食和自行烹饪,但她总觉得饮食单一,效果不尽如人意。
然而,参加了“健康挑战21”后,孙慈伽不仅成功降低了血压和体重,现在她更是精力充沛,不再常感到昏昏欲睡。她还学会了仔细阅读食物标签,并开始自己准备全植物的健康饮食,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蔬食不仅是为了关心自身健康,也是呵护生灵的方式。展区桌上摆满了可爱的小动物玩偶,吸引小朋友情不自禁拿起来玩耍。志工通过这些小动物玩偶,巧妙引导参与者意识到每个小生命都是宝贵的。动物同样具有情感、感知和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更应该选择蔬食,爱动物、爱地球、爱自然。
深入了解全植物饮食后,让我们移步至慈济人文青年中心另一侧的慈济永续生活馆,一起了解蔬食对环境永续的影响。
在“荤食的代价”展区,民众透过比较不同食物的碳排放量,认识到荤食对地球造成的破坏。与蔬食相比,吃肉产生的碳排放量竟然是其七倍之多。根据研究显示,由于碳排放居高不下,到了2100年,新加坡的平均气温可能上升高达5摄氏度,海平面也会迅速上升,带来严峻的威胁。
然而,只要简单改变饮食习惯,每个人都可以为减缓碳排放尽一分力!
“永续生活并不难。从日常起居开始,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何通过个人选择,踏出改变的第一步吧!”透过导览志工生动的解说,让民众认识到改变生活习惯,与地球共生息,并非遥不可及。
民众林贤美在观赏年度大藏经影片时,被证严上人的悲心大愿深深感动,上人以善的精神理念,数十年来引导慈济人投身环保护大地,净化人心,为社会更祥和安乐做出贡献。
这份感动从场内礼堂延续到永续生活馆,林贤美用心聆听导览志工的讲解。回想上人开示,环境破坏其实都是人为的,唯有人人戒慎虔诚,珍惜地球,爱护所有生灵,那人人就有福,人间净土就有望。
林贤美坦言自己热衷购物,却从未深思过这可能造成物资浪费。在听了志工解说后,她反省了自己的消费习惯,意识到有必要珍惜资源,以后决定出门带环保袋,减少不必要的购物习惯。同时林贤美也希望自己可以赶快加入志工行列,尽自己一分力量。
“环保就是‘清净在源头’。”导览志工庄顺安讲解5R环保理念,向民众传达了从“拒绝”(Refuse)开始,一步步迈向环保精致化。
庄顺安是因为太太洪慧玲参加“健康挑战21”饮食计划,而开始参与慈济活动。因为认同慈济推广环保和蔬食的方式,两年前庄顺安从职场退下后,就积极投入慈济活动,并在永续生活馆担任导览志工。
如今对永续生活理念认知更深入,他感慨地说:“本地民众的环保意识仍有提升的空间,资源回收率仍不尽理想。如果大家继续忽视环保的重要性,那么政府就必须投入更多的金钱和资源来应对气候变迁带来的威胁。”
映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