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教育人物

蓝布围裙下 温柔坚定的身影

在斋堂蒸腾的热气中,总能看到一位身着蓝布围裙的年长志工。她腰背挺直如瘦竹,那双打菜的手稳如磐石,一勺接一勺,将爱与温暖盛满环保碗,用妈妈心照顾着每位来到静思堂的志工。


70岁志工符月明(中)把静思堂当成第二个家,举凡大型活动的生活福田工作,都能看见她的身影。摄/ 林珉强 

“把静思堂当成是自己的家,就自然想要把它照顾好,天天都会想来付出呀!”70岁志工符月明在可以享受儿孙福的年龄,仍然过得忙碌而充实,每周三天做兼职清洁工, 中午和周末积极参与志工活动。“做慈济要愿意做,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样才会做得很开心。”

静思堂已是符月明的第二个家,蓝布围裙是她的“标准配备”。她与慈济的因缘始于十六年前,当时她常在周末和姑嫂们打麻将消磨时间。小姑王彩凤是慈济志工,常在牌局中分享证严上人的故事。符月明在家婆往生后,因闲不下来,想起曾经听过的慈济故事,因此萌生做志工的念头。

2009年,符月明正式加入慈济,三个月后发愿茹素,这一坚持便是十六年。符月明于2012年受证慈济委员,法号虑亮。她早期曾担任协力组长,如今是中区和气生活福田干事,并坚持参与每月一次的社区环保活动和慈善访视。

承担中区和气生活福田干事的符月明,除了与掌厨的香积组合作无间,也带领组员打点餐食、清理餐具和活动场地。摄/ 吴佳翰 

只受过小学教育的符月明,自谦什么都不会。承担协力组长初期,她还不懂得使用手机,为了方便联络其他志工,她买了一台新手机。身为英校生,用华文发送短讯是一大挑战。然而,“有愿就有力,有心就有福”,在她不断学习下,慢慢学会手机打字,或用语音发送,这份坚持赢得了大家的敬佩与赞叹。虽然常常打错字,但团队都很善解,碰上动员或工作分配,大家都全力配合。

善解 跨越信仰的智慧

2024年,符月明因心律问题去医院检查,医生紧急安排她住院安装心脏起搏器。术后休养一个月,她却始终惦记着生活福田组的工作,不时发短讯交代团队。

目前,符月明与信奉基督教的女儿同住,曾应女儿邀请参与教会活动。女儿希望她受洗,但她以“和气干事任期未满”婉拒。在她手术后休养期间,慈济志工上门关怀。女儿被慈济志工的真诚打动,逐渐认同母亲的选择,不再提受洗之事,也认同母亲参与慈济志工活动。

“跟女儿女婿一起住,我们还是要尊重对方的宗教信仰。”符月明不愿家庭因宗教选择而产生分歧,也深知佛像只是一个形象代表,只要心中有佛,佛就无处不在。

在先生往生后,符月明决定搬去与女儿同住,就主动将珍视的琉璃佛像与其他志工结缘。"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她笑称:"心中有佛,比什么都重要。”

舍得 做中学的生命哲学

可以与证严上人结下师徒之缘,符月明觉得自己很有福报。上人带领弟子自力耕生,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坚持不做法会,这让她很感动。通过观看上人教导弟子学佛行仪的影带,上人的身教和威仪,更是深深烙印在她心中。

符月明最难忘的,是她曾在2010和2011年,两度前往台湾参加全球四合一干部精进研习营,并于2012年由上人亲自授证委员。在上人亲手为她别上委员证的那一刻,符月明默默发心立愿,要以行动供养上人。

打从15岁起,符月明就在制衣厂工作。2020年新冠疫情后,公司生意受影响,她也离职了。原本符月明的周末就留给慈济志工活动,离职后更闲不下来,每周一、三、五做兼职清洁工,中午到静思堂的斋堂帮忙,周三值班接待。闲暇时,她还主动补位,哪里有需要,就看到她的身影。

摄/ 潘宝通

她表示,做慈济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舍”。做慈济后,她每个月把省下的钱捐出来。“上人说,我们要做一个手心向下的人。当欲望减少了,碰到难题也会感到轻安自在。”心念单纯的她说:“我们做人不要对别人有所求,要先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我们好。”

符月明谦称自己“做得不多”, 又不擅分享,但感恩公司同事响应募心募爱,捐款护持慈济志业。

“做慈济要愿意做,做自己擅长的事,这样才会做得很开心。” 她笑着说。

活到老,学到老。符月明看到静思茶道师资团队温柔婉约的行仪,非常向往,也曾报名学习。“茶道其实不容易,除了要认识茶具,也要懂得各类茶叶的来源和历史。我虽然学不懂,但很感恩(师资团队的)师姊们让我留在课堂帮忙幕后工作。”

提起清洗杯子的琐碎工作,她笑得像个捡到宝的孩子,“因为洗杯也得要有人来做呀!”

静思茶道师资之一的杨淑元说,符月明是她们的好帮手。无论是应邀到幼教中心、乐龄长青馆、青年中心或大型活动示范茶道,符月明都一定会到场支援。没有她坐镇幕后,师资团队可就忙坏了。

符月明(左七)与静思茶道师资团队摄于静思书轩。摄/ 蔡佑良 

践行 在平凡中修炼心灵

同为生活福田组志工的李惜枝,在2010年加入慈济后就一直跟着符月明学习。她赞叹:”月明师姊做事情有条不紊,把生活组的仓库规划得井然有条。无论是排序、碗碟收纳箱的标签都都一丝不苟,给出勤的志工带来很多方便。”

“这些都需要师兄们群策群力把架子安装好,没有他们用心的设计和建构,这个仓库也无法完成。感恩大家的帮忙和愿意付出,一个人无法把事情做好,要大家一起和合互协,众志成城。”符月明谦虚地回应。

摄/ 吴佳翰 

她觉察自己“有时事情多,一急起来,脾气和语气就会不好。”她感恩团队相处下来,对彼此都了解和包容,很快就可以雨过天晴。大家行走在菩提大道上,相互扶持、关怀与鼓励。

在人群中修行菩萨道,难免会遇到人事纷扰,符月明说事过境迁后就无需回头看,应“前脚走,后脚放”。她也警惕自己要有无常观,在身体还健康时若不及时付出,无常一显现后就无法如愿了。

符月明说她把听得懂的几句上人法语,牢记心中,拳拳服膺。"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先身体力行,才能让别人心服口服,而不是指指点点,只开口而不动手。”这句话出自身材瘦小,体重不到四十公斤的符月明口中,却有了十多年来力行不懈的分量。

回到她熟悉的斋堂继续忙碌,蓝布围裙在光影中模糊成一抹温柔。为何始终不离慈济道场?符月明不假思索地说:"把静思堂当成是自己的家,就自然想要把它照顾好,所以天天都会想来付出呀!”    


延伸阅读